close

  《伊核問題十年破冰》後續那些年,美伊的密會為協議,美伊暗中下足工夫,曾多次秘密舉行高級別的直接會談
  伊朗總統魯哈尼
  美國總統奧巴馬
  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24日在瑞士日內瓦就伊朗核問題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被外界視作過去十年來有關伊核問題談判僵局的重要突破(詳見本報11月25日A14版)。美國媒體隨即披露,協議敲定並不突然,美伊暗中下足工夫,今年以來已多次秘密舉行高級別的直接會談。
  時間表
  美伊問題由來已久
  1979年11月4日,激進的伊朗學生占領美國駐伊朗使館,扣留數十名美國人質達444天。
  1980年,美國宣佈與伊朗斷交。而今,因伊核問題,美國又啟動多輪對伊製裁。
  2009年,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連任後,推動與伊朗對話並與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裡·侯賽尼·哈梅內伊交換密信,然而,進展依舊不順。美聯社援引所獲消息報道,正是奧巴馬本人親自批准了與伊方官員的密談。
  2009年,3名美國公民在伊朗被捕,美方力促伊方放人,這些外交努力竟意外成為雙方密談的重要鋪墊。
  2010年9月,3名美國公民中唯一女性舒爾德因病獲保釋出獄,返回美國。另兩名美國公民大約一年後獲釋。阿曼蘇丹卡布斯在幫助美國公民獲釋上發揮重要作用,而後成為美伊密談溝通橋梁。
  2013年2月下旬,伊朗與伊核問題六方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談判代表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就伊核問題舉行對話。會談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方官員對在邊會中會見美方官員也不熱情。
  2013年3月,在阿曼蘇丹卡布斯牽線下,美伊官員開始安排在阿曼的密會。美國副國務卿威廉·伯恩斯、外交政策顧問傑克·沙利文和多名美方技術專家乘軍機抵達阿曼首都馬斯喀特,會晤伊方官員。
  2013年8月,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上臺後,美伊密集安排了兩次秘密會晤,目標明確在於推進伊核對話,另兩場密談安排在10月。除伯恩斯和沙利文出席會議,美國核談代表溫迪·謝爾曼現身最後一場密談。
  解讀
  美伊暗中下足工夫
  2013年3月以來,美伊雙方至少5次密會,其中4次發生在魯哈尼就職之後。
  為牽線
  克裡訪問阿曼
  按一些美國官員的說法,美方人員的任務在於安排可能的後續雙邊會談。美方人員還提及了伊朗在敘利亞衝突中所發揮作用和伊方發出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威脅。
  美國官員說,為保證阿曼這一溝通渠道,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5月訪問阿曼,錶面為一樁軍火貿易,實則密談阿曼的牽線。當時距離伊朗總統選舉僅大約一個月時間,正是在這一選舉中,強硬派前總統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卸職,溫和派的魯哈尼上臺。
  密談後
  美遭以警告
  最後一場密談進行的同時,外界得知的公開消息是,美方期望在魯哈尼9月赴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安排美伊直接會談。後來,魯哈尼離開美國前與奧巴馬通電話,成為30多年來首次與美國總統直接通話的伊朗總統。
  美國官員說,這次電話通話後,美國告知盟友美伊之間的密談。奧巴馬在9月30日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白宮的會面中說明這一情況。內塔尼亞胡在第二天的聯大發言中直指魯哈尼為“披著羊皮的狼”,警告美國必須改變立場,避免犯錯。
  未知情
  法國也有不滿
  同樣未能事先知情的法國也似有不滿。在本月上旬舉行的日內瓦會議上,法國外交部長洛朗·法比尤斯指出涉及伊朗阿拉克重水反應堆的一些疑問還沒有得到澄清,這一疑慮得到另一些國家支持。這被視作當時的核談未能取得外界所期望進展的原因之一。
  美聯社說,在剛結束的最新一輪伊核對話中,伯恩斯和沙利文同樣出席,但美國國務院極力淡化兩人在伊核問題上的介入程度,甚至沒有把兩人名字列入美方正式代表團名單。
  安撫
  以色列“發飆”,奧巴馬忙安撫
  協議24日剛剛達成,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立即表態,批評這一協議是“歷史性錯誤”,重申以方一貫政策,不排除先發制人軍事打擊伊朗,稱以色列“有權力和責任自衛”。
  針對以色列強烈反應,奧巴馬第一時間與內塔尼亞胡通電話,向以方再次保證美以利益相關、目標一致。雙方共同目標是防止伊朗獲得核武器。希望美以就達成伊核問題最終協議的進程立即啟動磋商。
  巴勒斯坦總統府發言人阿布·魯代納24日呼籲以色列正視實現和平的重要性。
  雖然國際社會對伊核問題取得進展顯現樂觀,美國國會兩院一些議員決意“未雨綢繆”,隨時準備揮舞大棒,警告伊朗一旦違約後果嚴重。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一些議員24日展現罕見的跨黨派“合作精神”,質疑伊朗遵守協議的誠意,著手準備加大對伊經濟製裁,隨時應對伊朗“毀約”。
  ■據新華社  (原標題:那些年,美伊的密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w88vwdae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